世人在歌中唱到“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关公忠义无畏和曹操狡诈奸佞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可在许昌,有处灞陵桥景区却与众不同。“天下关庙都贬曹,许昌关庙奉曹操”,曹操与关羽共享一炷香,同食一桌供。如此罕见的文化现象,都源于背后关公辞曹的历史典故。
最近,河南省文旅厅与网易集团举办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广暨元宇宙创造者大赛公布了入选本次大赛的选题。这些选题有看点,人文、山水景观均有涉及,关公辞曹灞陵桥也在其中。
灞陵桥到底发生了什么典故?它又有什么亮点能入围选题?或许它的人文历史、建筑风格和后世所演化的关公精神能给出答案。
人文历史:关羽辞曹挑袍处,灞陵桥就此名扬
许昌灞陵桥又名关公辞曹处,即为“汉关帝挑袍处”。据《三国志·蜀·关羽传》记载,关羽下邳战败,为保住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与曹操定有三约,被活捉回许昌,留下春秋楼“秉烛达旦暂避嫌”的美名。可是如此忠义的关羽怎么可能屈从于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他不敢忘却旧主,得知刘备行踪执意要去寻找。在追刘备的过程中,关羽更是“过五关斩六将”,去意已决。
曹操得知关羽行为,决定送其一程,亲自率领部将赶至灞陵桥给关羽赠送衣袍和金银。关羽担心曹操此举有诈,立马在桥上用刀尖挑起锦袍挂在身上,勒刀回头致谢:“承蒙丞相赠与锦袍,异日再相会吧。”于是便下桥向北方顺着官道离开。因缘果报,关曹灞陵桥一别是因,后又留下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果。
关羽与曹操两人互相诠释了信与义,关公辞曹既表现出关羽“忠义仁勇”的品格,又展现出曹操爱惜人才一面,在世间留下一段美谈,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独独这里“奉曹操”。
建筑布局:桥庙园融为一体,新姿态迎接宾朋
如今的灞陵桥风景区由灞陵桥、关帝庙和古典园林建筑构成。
灞陵桥东阅台入口处,屹立着高达9米的“关公勒马”巨像,再现关羽高大伟岸和虎视中原之势。桥西建有关帝庙,这是河南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保存有三进院九殿一阁清代建筑群,整体呈现轴线对称布局,红墙灰瓦,古朴典雅。在庙中将曹操与关羽同殿供奉,更是独创“天下关庙皆贬曹,许昌关庙独奉曹”的文化现象。古运河贯穿园林区,两岸垂柳依依,灞陵桥横跨其上。另有新辟桃园,回溯关羽一生,皆始于桃园三结义。
如此灞陵桥景区以三国胜迹灞陵桥为依托,后人重新修复辟建,形成桥庙园为一体的文物景区,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关公精神:忠义仁勇品格,创商官文化先河
在民间,关公被尊为武财神,庇佑商贾之神,大多数商人都有拜关公的习俗。关公备受商人追捧,也正是因为他是义气的象征,期望武财神能佑财运,多忠友,以义生财。如此关公精神便演化出商文化和官文化。
许昌关帝庙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商文化 ”发祥地。就在关羽辞曹归刘时,博学经书、擅长算数的关羽把曹操曾赠与的金银财宝按照“”收、支、出、存”全部记录在册,由此创设账簿。关羽算数的才华被后人推崇和追捧,逐渐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武财神”。关羽辞曹专门创设账簿,不仅对我们记账法产生影响,也开创了我国官员离任要审计制度的先河,“官文化” 也顺势而生。
关公因“忠义仁勇”流传千古,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文化瑰宝。也难怪曹操会如此爱惜关羽才华,怒赞“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
河南文旅元宇宙大赛或可重现灞陵桥上关曹一别,以更加年轻化的方式讲述这段信义故事。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对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到或许曹操并没有歌中唱的那么坏,关羽还被奉为武财神,那么这就是科技赋能文旅的力量。(张雅馨)
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