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以新潮方式解读中原文化,让年轻人坚定文化自信

近日,河南省文旅厅联合网易集团举办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元宇宙创造者大赛发布会。发布会公布少林功夫和太极拳作为两大文旅知名IP入选本次大赛选题,它们有望在河南文旅元宇宙空间展示。

少林功夫作为河南文旅资源IP的代表入选并不奇怪,但背后并非仅仅因为大家熟知的少林拳脚功夫厉害,它的文化地位在灿若星河的河南文化资源中不可替代。

少林是中华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多达700多种,又因为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少林功夫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少林功夫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凝结了千百万人民的心血,经过不断地发展和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少林功夫作为中国武学的主流,不仅在历史洪流中保家卫国、抵御外辱,还在当下的文化交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禅武合一,武学主流

由于少林功夫起源于少林寺,少林寺又是皇家寺院,因此少林功夫与其他派别有所不同,佛教文化对少林功夫有着重要影响,少林功夫与佛教哲理相辅相成,讲究“禅武合一”,从而达到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至高境界。

少林武功是中国武术最具代表性,最具文化内涵,最具宗教文化底蕴,最具完整的体系,最具权威性,又最具神秘感的中国武术流派,是中国武术的主流学派。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按照技法,少林功夫还可以分为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和器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少林功夫散失很多。

即使在小说中,少林功夫也是作为武学主流的存在。无论是金庸小说、古龙小说一般都会将少林派放在第一门派,如罗汉拳、达摩剑、擒拿法、易筋经等在少林功夫中也真实存在。而《天龙八部》的第一高手扫地僧更是增加了少林功夫的神秘色彩。

 

保家卫国,抵敌御侮

在历史洪流中,少林以及少林功夫从来都是坚定地选择保家卫国。隋朝末年,武僧昙宗、志操、惠汤等十三人,技艺超群,应秦王李世民邀请,参加讨伐王世充战役。出师大捷,解救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活捉王仁则。《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另外,传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民族英雄岳飞得到少林真传,赵匡胤喜爱拳术,传下太祖长拳,将他的拳书藏于少林寺。

明嘉靖年间,日本倭寇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少林寺以月空为首的三十多个和尚应召组织一支僧兵队伍,开赴前线,手持铁棒击杀倭寇甚多,但最终寡不敌众,三十多位僧人全部壮烈牺牲。在如今的少林寺碑林和塔林上仍然镌刻着他们的事迹。

满清灭明后,不少爱国人士,不满外族统治,削发为僧投入少林寺,达宗和尚结交三山五岳的英雄,创立佛教洪门,培育和发展洪门子弟,极力鼓吹反清复明,秉正除奸。辛亥革命前后,少林功夫在民间进一步发展,不少爱国志士为推翻清朝统治,积极学习少林功夫,各地成立“大刀队”、“梭标队”,练武成风,在反清斗争中屡建奇功。

可以说,少林功夫在保家卫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抵御外辱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联接中外,弘扬文化

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电影可谓家喻户晓。1982年,内地公映后,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了1.6亿元的票房纪录。更关键的是,这部电影对于我国的国际传播方面的助益。仅在日本创下40亿日元票房纪录,在韩国创造了51亿韩元的票房纪录。在当时的东南亚,甚至是全球范围都掀起了一股学习少林功夫的热潮。

交流是文化的生命,少林文化本身就是交流的产物。少林寺开创者跋陀、禅宗初祖达摩都是印度高僧;日僧邵元、德始,新罗僧惠超等都与少林寺有着不解之缘。明代少林弟子陈元赴日本国传授少林拳法,成为日本柔道术的鼻祖。

近三十年来,少林寺一直注重海外文化交流,选派法师、武僧积极地去世界各地传播少林文化,通过各种有益的模式,走出国门,弘扬少林文化。目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外少林文化中心有近50个,据有关机构测算,全世界演练少林功夫的超过6000万人 , 全世界有少林文化机构数百家,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少林功夫与时俱进,通过文化交流增加自身的生命活力。而本次元宇宙创造者大赛,将有助于以少林功夫为代表的少林文化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以新方式推动传播。

(安佳维)

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