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以新潮方式解读中原文化,让年轻人坚定文化自信

7月18日,省文旅厅联合网易集团举办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广暨元宇宙创造者大赛,这次赛事中除了在虚拟世界再现河南知名景点,还有河南知名文旅IP,太极拳便作为IP之一被选为比赛选题素材。 太极拳为何能在河南如此众多的文化资源中脱颖而出呢?除了文化内涵,还在于它的现实功能和其是河南文化“国际名片”之一的地位。

 

作为太极文化,儒道思想的哲学意味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家沟有令人敬仰的陈氏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有享誉国内外的陈家沟武术馆,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杨露禅大师学拳处。2007年,陈家沟被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还为其揭牌致辞。 太极拳受传统哲学渗透影响,吸纳了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体现了阴阳辩证思想,融合了技击、健身、养生等功能。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太极拳拳法变幻无穷,因此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的理论来解释和命名。 “学拳明理”,太极拳中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重要作用。

 

作为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现实意义
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近乎零门槛,零花费,可以说谁都能学,谁学都好。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高低、运动量大小可以根据个人体质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和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者的专利。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以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以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还可以改变人的用力习惯,避免因用力不当或呼吸不当引起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 1949年后,太极拳就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又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2017年,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中,太极拳被增设为群众体育项目,更是吸引更多人开始学习太极拳来强身健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亚健康人群占比75%,而中国亚健康人群占比也高达70%。那么,太极拳能够入选本次比赛选题,可见大赛组委会用意之深。 作为文化符号,走向海外的中国名片 2006年,太极拳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太极拳”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太极拳的练习者遍布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可以说,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中国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广暨元宇宙创造者大赛作为河南文旅打造的数字新基建,承载培育文旅新业态、探索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太极拳等一众代表性的文旅IP入选赛事,以更加大众的、亲民的、新潮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共鸣、了解、认同,不仅能推动赛事传播,也为“元豫宙”这项基建工程提供重要内容支撑。(安佳维)

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