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岗上,4A级景区
武侯祠坐落于河南南阳城西的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时期。这里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卧龙先生诸葛亮结庐居住、荷锄躬耕隐居之地,刘备三顾茅庐之处,也是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南阳武侯祠是一座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文化古迹,也是全国现存九处武侯祠中规模较大、文物价值较高、文化内涵较丰富的武侯祠。1996年,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阳武侯祠占地230余亩,有殿堂廊庑等古建筑183间,历代碑刻400余通,匾额楹联155幅,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
草庐对策,因三顾而兴
《出师表》最开始就说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无需疑问,这里便是诸葛亮隐居之地。刘备为复兴汉室,到处招纳人才。徐庶和司马徽为刘备举荐了人称“卧龙”的诸葛亮。刘备先后三次青诸葛亮出山,终于在第三次,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主张联合孙权,夺取荆州、益州,最终平定中原的计划。刘备非常同意诸葛亮的军事计划,愿拜诸葛亮为军师,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夺取天下。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便离开隆中,成为了刘备的军师,追随刘备建立蜀国大业,直至五丈原病逝。这次分析,成就了名传千古的《隆中对》。而这次求贤,更是成就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而卧龙先生之名,就来自于南阳的卧龙岗,卧龙岗也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岗”。刘备在此三顾茅庐,诸葛亮在此草庐对策,可以说,武侯祠所处的历史地位、发挥的历史作用、所承载的历史故事是十分重要的。后来历朝历代在此祭祀诸葛亮,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几经修葺,诸葛庵到武侯祠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始建年代可上溯至魏晋时期,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和清康熙《龙岗志》记载,诸葛亮殒没五丈原后,其故将黄权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纪念武侯,时称“诸葛庵”。之后武侯祠历经兵火,屡建屡毁。
元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集议,给南阳卧龙岗古建名胜命名为“武侯祠”;明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钦赐”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庙额,颁祭文,明定春秋二祭日期和祭品,并敕令地方官按期致祭,后又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八日,特谴驸马都尉邬景和来宛致祭。自此,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地位随之极大提升,祠貌规模亦更加壮观,并招致更多的封疆大吏、文人学士纷纷登堂膜拜,题咏赋赞,极大地丰富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文化内涵。
清康熙年间才又按照原貌再次重建,规模恢宏。现今卧龙岗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
文人赋赞,增加文化内涵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曾多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如唐代,李白《南都行》中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陋室铭》中赞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白居易的“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等诗句,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过南阳谒武侯祠”时,曾挥泪书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稍舒胸中抑郁尔”。这些表明,武侯祠在唐宋时期就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文物胜迹和人们凭吊先贤和陶冶情操的地方,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
可以说,武侯祠在历史渊源、建筑历史、文化底蕴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价值,对于这次入选元宇宙创造者大赛选题,也就不以为奇了。(安佳维)
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