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以新潮方式解读中原文化,让年轻人坚定文化自信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

选题简介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坐落在河南省遂平县西10余公里处。透过那些斑驳的“革命化”的红漆标语、不失气派的公社办公大楼,仍可依稀体味出它当年的荣光......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坐落在河南省遂平县西10余公里处。透过那些斑驳的“革命化”的红漆标语、不失气派的公社办公大楼,仍可依稀体味出它当年的荣光...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广大农民刚刚脱离了封建桎梏和战乱之苦,各家各户分到了土地,获得了政治上的翻身和生活上的安定。他们特别希望加快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早日过上美好的共产主义生活。

生活在嵖岈山脚下的一万多翻身农民,也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掀起了建国后第一个全面治山治水的群众运动高潮。然而,由于当时的27个农业社劳动力分散、物质基础薄弱,还常常因边界问题纠纷不断。张树藩、娄本耀、陈丙寅这三位地、县领导设想将“小社”合并为“大社”。决定将嵖岈山脚下的土山、杨店、鲍庄、槐树等4个中心乡的27个高级社,9369户43263人,合并成立为一个“大社”———嵖岈山大社。嵖岈山大社成立不久,全国掀起了大办钢铁、大办水利、大办工业的热潮。受此形势感染,嵖岈山大社又借鉴苏联的集体农庄名称,改名为“卫星集体农庄”。
 

 

嵖岈山的“卫星集体农庄”成立以后,干部群众精神焕发,铆足了劲头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受此思想支配使公社定下粮食高产基调。“卫星集体农庄”叫了不到3个月,又改名为“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名字融入了巴黎公社、苏联卫星上天及公社属于人民的含义。

 

 

1958年,毛泽东主席专注地听完《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试行简章(草案)》后,非常高兴。毛泽东视察三省的消息相继见报,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同年毛泽东再次到河南视察,并特地安排了去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实地考察的项目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公社,遂平的卫星人民公社是第二个人民公社。”对嵖岈山人的成绩再次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在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上仍被毛泽东称作“如获至宝”的《章程》规定:各农业社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分配实行工资制和口粮供给制。

 


 

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作为“一大二公”的典范,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曾对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生活诸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使如今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荣光已不再,但曾经的那份干劲与拼搏、以及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被这样一处建筑所承载、所铭记,便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