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河南卫辉市的比干庙,是我国重要的庙墓合一建筑群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座含墓祭人的祠庙,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庙”。近日,比干庙入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广暨元宇宙创造者大赛选题。该赛事由河南文旅厅和网易集团联办,通过将河南知名文旅IP、名胜古迹复刻至数字空间的方式打造河南文旅元宇宙。比干“亘古第一忠义”有望通过数字技术绽放新的光彩。
七窍玲珑心,建庙祭良臣
“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惨于比干”。
比干生于沫邑,是今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人。他是商纣王帝辛的叔父,也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因封于比邑,故称比干。比干因天资聪颖官居少师,辅佐商王帝乙。又接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纣王帝辛,历经两朝,在政40多年忧国恤民。而商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又荒淫无度,大臣们数度进谏,纣王拒谏并对进谏者处以刑罚。比干直言道:“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纣王大怒:“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遂剖其腹挖其心,比干悲壮而逝,终年64岁。
比干为民请命不惜身死,被后人尊称为"亘古忠臣",不仅开创了谏诤文化之先河,又被尊称为"谏臣极则",集"忠、孝、仁、义、勇、公"于一身。
纣王的无道最终得到众叛亲离的下场,周武王率领各路诸侯灭商,又专门率领大臣来祭奠并且亲笔题写了墓志铭,封比干为国神,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比干的敬仰与感怀。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祭比干墓,立庙因墓,迄今已1500多年。
天下林氏根,忠勇世代传
彼时比干被杀,其夫人妫氏尚有孕在身,害怕祸及到身,逃至长林(今河南省淇县)石室之中生男,名泉。据《路史》记载:“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周武王大定天下后,四处寻找比干后人,得知其遗孤生于长林,于是因林而命氏,赐林姓,改名为坚,并把他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这便是今林姓始祖,比干则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
“四月四,拜比干”,比干庙已成为千万林氏的拜祖圣地和重要情感载体。每年农历四月初四在新乡举行一系列比干文化活动及比干文化产业论坛,已经成为海内外比干后裔不可或缺的寻根谒祖文化交流活动,“忠义为本,诗礼传家”的家风经林姓历代先贤的身体力行,得以继承和发扬。
后世撰墓文,千年照翠春
如今的比干庙因受到历朝统治者的重视而多次进行修缮,现存建筑于明代弘治七年重建: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碑坊、神道、比干塑像、照壁、山门、二门、木坊、碑廊、拜殿、大殿、配殿、石坊,一直到最后的墓碑,也因为这样墓、庙合一的布局,被称为“天下第一庙”。甬道两旁碑廊里碑石林立,大都出于历代明君贤相、地方官吏和文人墨客的手笔。其中,庙内留有孔子周游列国路过此地时,因感于比干的正直与忠贞而刻下“殷比干莫(古体墓)”四字真迹而被称为“天下第一碑”;北魏孝文帝所撰《皇帝吊殷比干墓文》被书法家视为魏碑宝藏;唐太宗《祭殷太师比干文》高达丈二,魄力雄健,气宇轩昂;乾隆帝《御制诗文碑》清新隽雅;明代曾用升草书《题壁诗石刻》潇洒疏润,势若龙蛇……不难看出,书雕者是怀着何等心情挥毫弄刀的。
比干的墓冢就静卧于郁郁青松之中,而墓周古柏森森,虬枝老茎,像是在痛惜一位忠臣的离世,也被世人称为“平冠柏”。但可惜树木有情天无情,斯人已逝,但古柏却留在世上代替曾经的忠义之士继续沐浴日月之光辉。正如诗中说的:“孤忠心不死, 故社柏犹存。”
忠义传承三千年,丹心千古比干庙。如今,名臣忠义有望创新传播方式,在数字世界绽放新的光彩。(马楚凡)
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