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以新潮方式解读中原文化,让年轻人坚定文化自信

官渡之战

选题简介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特别是袁绍的统治核心——冀州。在汉末三国时期,“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

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时却为部下杨丑所杀,曹操解除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张杨旧部眭固杀杨丑,欲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六月,袁术病死。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接受了汉献帝的衣带诏,欲诛杀曹操,但事泄,被曹操夷灭三族。袁绍终于获得了名正言顺的开战理由,于是,袁绍奉衣带诏 讨伐曹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公开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袁、曹两家公开宣战。

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参与了衣带诏之谋的刘备起兵反曹。刘备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都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别驾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

曹操派遣臧霸、孙观、孙康等人牵制青州刺史袁谭。

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大将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

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令正在进攻白马的郭图、淳于琼率军向西,挺进延津。沮授劝阻袁绍道:“颜良的性格急促狭小,虽然骁勇,但不可以让他独自担任大将。”袁绍不从。

在郭图、淳于琼等人率军奔赴延津后,曹操乃乘机率领轻兵迅速袭击颜良。曹军以中郎将张辽、偏将军关羽为前锋,曹操亲率裨将军徐晃等人继其后 。关羽望见了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在张辽军队与颜良军队交战之时,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又拔出腰间佩刀斩其首级而归。袁军诸将都不能挡住关羽。袁军溃散。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的骑兵不足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挥动着自己手中所持“麾”,下令发起攻击。徐晃等人翻身上马 ,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粮草、军货、财力仍然占据明显的优势。

后来,曹操回到官渡,沮授向袁绍说:“河北兵虽然人多势众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的粮草、军货、财力都不如河北;河南利于速战速决,河北利于缓慢战斗。所以,我们营让两军缓慢相持,拖长战事。”沮授建议以持久缓进的战术来消耗曹军,但袁绍又不听从。

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都。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曹军“合战不利”。九月,曹军再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再次退回营垒,坚守  。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叫作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处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典农中郎将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徐晃、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  

十月,曹操在与袁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袁绍,曹军缺乏粮食。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沮授建议“另外派遣蒋奇率领支援军队行进在运粮军队的外表,以断绝曹军的抄掠”,但袁绍又不从。

淳于琼率领着没有外表援军的运粮军队夜宿于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距离袁军大营仅剩四十里的路程。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暗夜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宁国中郎将张郃、大将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曹军骁将乐进斩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赏识,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被曹操杀害。

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袁绍率军平定。 战役结果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